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记》这本书以此诗作为开篇,而这首开篇诗正是丹法下手功夫的要旨。那么,了解这首开篇诗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第一回的名录: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灵根为大道之根,成仙作佛的真种子,也称为太极一气。孕育具有造化之意。源为元,造化之根源。源为三点之源,与流相互呼应。所谓天一生水,此水正是真一之水,为壬水,壬即是造化万物的元阳祖气,心性是元神之本体,心为性之用,性为心之体。修持大道生,以炼心修性为此功法的要旨。
这本书前七回和七回之后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功法,前七回为顿法,只需修一个元神即可,也就是以性功为主的功夫。对于上德大根器之人,因纯阳深厚,下手便能直接顿入玄关,明心见性。因此,此书的作者从一开始就已点明这是以性功为主的功法,是以元神一己之力,以先天全后天,其法以心性修持为总要领,以炼心修性为始基,自然无为作要旨的顿悟法门。
回到开篇诗上,此为七言诗,分为四段八节,前六节为接引一气的过程。首先,混沌未分天地乱:混沌指受精卵还没有开始进行分裂之时,犹如天地未分的状态。要求修炼者虚极静笃,顿入混沌无序,杳冥无相之境。
茫茫渺渺无人见者:无念无觉,无形无影,空空洞洞的本源处。此为静待阳生,阴极生阳。
自从盘古破鸿蒙:盘古,造化之主,鸿蒙为造化之窍。此时静极而动,阴极阳生,阳生而有一“觉”。
开辟从兹清浊辨:修丹者首要学会分辨是清是浊。静极而动为清,静极而动是指人达到无意识状态下,突然一“觉”。犹如人在睡觉时突然醒来的一瞬间。相反没有达到这种静极的状态下所产生一切气感皆为浊。所以丹书曰:念头动处是玄牝。只有在这种意识将要恢复又未完全恢复之际,念头马上要生起又未生起之时。所产之气才是清的,属于先天气。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覆载,天地之意。群生,万物众生。仰,即从下向上连接之意,仰字由一人字,一站着,一跪着,在下跪者抬头看着站者,即天地人相连接。
仁者,人与二,二为阴阳,一天一地,即天地人,人为阴阳之集成者,不偏倚之中,人为众生之最灵,为天地之中,之心,此人心即道心(人为真人真我,即元神,灵根,非后天之假人假我,只有真人才能沟通于天地,故又曰天地之根),为沟通天地之媒介,又仁者即核,生生不息之真种子。核中有仁,窍中有窍。
《道德经》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仁即是中正不偏之真人,因天地皆偏(一阴一阳),惟此真人可以沟通阴阳二界,不偏不倚。刍狗即是古代祭祀时用来沟通天地之媒介。所以天地因皆有偏,不能直接沟通与交换,必须有一个媒介将其连接。
也就是说天地将万物众生孕育在其中,万物众生尤其人类是宇宙天地一大集成者,是天地之心,万物之最灵,天地以万物为媒介(在其中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万物离不开天地,天地也赖以万物而存在。所以发明万物皆成善,此为仁德即道心,唯此道心发现才能打开玄关之门,这也是整个丹道修持之根本。
因为先天一气属于先天,要进入先天就必须通过元神(真人)引领。因为元神本性是与道体共振的,道至善至真,只有元神与道频率接近才能亲近道,从道中获得能量。那么这种频率状态是什么样的呢,即无知无识,无形无象,无念无觉。对于我们人体而言即是进入一种混沌杳冥的无意识状态。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造化,创造化生万物生命的先天虚无一气。会元功,采得先天一气的方法。释厄,化解历劫来的业力因果。因此若想脱离苦海,摆脱轮回,就需要知道如何获得真种子的方法,因为此真种即是道心,成仙作佛的唯一基因,那么就来读这本西游记,若能参悟了此书找到此书中隐藏的修持方法,便能帮你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