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头条作者:张珏不放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中’字属性内涵的国家
【作者:赵致生(1943-2021),《五行理论的数理》一共85篇】
“中”字在中国字典中,目前有两个读音,
一个是(zhōng),
一个是(zhòng)。
中字读(zhōng)的时候有六解,
中字读(zhòng)的时候有三解。
中字共有九意。反映了中国钟鼎文化时代,中国古人通过数字数数科学的发展,进入属性与数字共同组合成的形貌认识体系(太极、阴阳、三焦、四象、五行、六气、七阶、八卦、九宫之学)的历程。
其实,中字的属性认识,在阴阳认识层面上就已经产生了。只是,这种“中”状态的描述,在先天八卦被后天八卦的商周文化断代之后,被描述为一种模糊的属性状态。
在中医学理论中称为“阴平阳秘”,表达的是“阴一阳一”之间可以二合而一的关联关系。
在《易经》“阳一阴二”的非阴即阳、非阳即阴的数字属性绝对化认识之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数数认识属性关联关系的方法,则变成了“易有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属性体系。后天八卦与先天八卦之不同,不仅在于卦位的变化,而且走进了体系的唯一性。
先天八卦的体系,仍然存在体系的四版本继续变化内容,可以展示四象生八卦,同样也可以继续展示八卦体系仍然存在四象的继续变化性。
后天八卦,只有一个版本的唯一性。所以,它不再有八卦体系继续变化的四版本内容。
这就是说,先天八卦不仅展示了四象生八卦的过程,同时也展示了八卦体系具有继续四象变化的延续性。于是,可以说先天八卦是两个四象变化过程的一个中间过程。
所以,“中”字的属性认识产生,应该来源于先天八卦理论体系的诞生时代;
“中”字的文字内含,与先天八卦理论体系是不可分割的。
尽管,后天八卦对其进行了篡改,但是,语言的“中”属性表达,还是流传了下来。现代汉语字典中仍然可以找到先天八卦对“中”字属性认识的痕迹。
“中”在读(zhōng)的时候,有六解:
1、表达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方,或者数位、位置等。如:中间、当中、中心。
2、表达在一定范围内,或者里面。如:城中、房中、途中。
3、表达相对的性质或等级分类在两端之间的部分。如:中性、中等、中级。
4、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中介、中耕。
5、特指“中国”,或者中国的。如:中式、中文。
6、表达适于、合于。如:中看、中用。
“中”在读(zhòng)的时候,有三解:
1、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等。
2、受到、遭受:中毒、中计等。
3、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人、中状元等。现代多用于升学与投标:中榜、中标等。
显而易见,“中”字所表达的语言意境,已经不仅局限在空间与时间的简单表达内容上了,它已经进入了利用时空关联关系的体系性来形成了新的时空认识。这种继续认识,并不是两个位置之间、两个运动关联关系之间的简单内容表达了,而是表达一个体系的确定范畴与另外一个体系之间的关联关系。
如从四个方向位置表达的东西南北中,进入范畴表达的房中、院中、村中、城中、国中等。
房在院中,院在房外,是一种简单的中外属性关联关系。
但是,院子可在村中,四合院也可以建在城中。
所以,院在村中还是在城中,则形成了一种新的属性关联关系:村在城外,城在国中。
也就是说,房子、院子、村子、城子,都在国中。
显而易见,中字具有空间的广延性与伸张性。同时,也具有时间的延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
但是,这种空间的广延性和伸张性,已经由长、宽、高的三维结构性,变成了体系构成的范畴;时间的特点,也不再是一维性所产生的不可逆性,它变成了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联关系。
而且,这种关联关系的延续性、间隔性、顺序性,同样保持了向延续、向间隔、向顺序的属性特征。只不过,这种属性特征的变化范畴,已经进入了两个向产生的相范畴领域。
然后,再由两组以上的相范畴,进入空间特点的三维性。
最后,进入了东西南北中的五行属性认识领域。
所以,“中”字为名,
“中”字为数。进入数名、数数的数数/数列时,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时空不可分离的数字认识体系。这个数字表达体系,就是中国的自然数。它不仅可以表达世世衔接的连续性,也可以表达界界可分的分立性。是所有空间与所有时间的完整表达体系。 【注:“世”表示时间,有始有终;“界”表示空间,有边有际】
所以,中国的自然数表达的,并不是物质和物质运动的时空,而是属性、形貌、数字、数值、数位在“中”字认识之后的数数、记数、识数、算数系统。
因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中”字的属性科学内涵的唯一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