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谁打响了第一枪呢?答案是陈其美。这个曾经在上海叱咤风云的人物,最终还是败在了***党人的手中。陈其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的青帮头目,也是一个爱国志士。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响应***的号召,组织了一支队伍,参加了淞沪会战。在这场战争中,他带带领着这支队伍打出了自己的威名,让日本人闻风丧胆。后来,他又带领着自己的队伍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并且取得了胜利。
一:武昌起义谁打响了第一枪黄兴
武昌起义谁开的第三枪?
黄兴
二:南昌起义
1927年南昌起义,是我党早期领导发动的三大起义之一,在党史、军史上占有极其显赫的地位。甚至连“八一建军节”,也是以1927年发动南昌起义的日子来确定的,作为人民军队创建的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有5位,分别是周总理、贺老总、叶挺、朱老总以及刘伯承元帅。但这个名单及领导人的排名顺序,却是在1957年、也就是南昌起义30年后才予以确定的。
1957年建军节之前,权威的《 *** 报》准备刊文庆祝建军30周年,发文前向中央机关提报了一份起义主要领导人的名单。这份名单上,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5位元勋人物,而是仅有4个人:按顺序依次为周总理、朱老总、贺老总以及叶挺将军。名单提报到国务院,周总理看后并不满意,谨慎起见又请朱老总过目。
朱老总为人善良厚道,且尊重历史。虽然他在人民军队当中的地位非常高,长期担任总司令这样的职务,但他看了名单后却开诚布公地说:我当时带的教导团一共才500多个人,做的也是后勤辅助工作,不该在那么往前的位置上,应当排在叶挺的后面。
朱老总的话讲得简洁朴实,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说要“排在叶挺的后面”,实际上就是要排在最后一位的意思,而贺老总的排名应该往前提。朱德没有因为自己是十大元帅之首,就提出占据这份功劳,而是非常实事求是、也非常谦逊地把自己排在了叶挺之后,可以看出老帅的厚重品德。
随后周总理进一步发言:除了朱老总的意见之外,我认为4个主要领导人的名单是不够充分的。1927年起义发动时,刘伯承元帅已经是暂编第15军军长,他的职务比大部分领导人要高。而且作为起义军的参谋长,刘帅做了大量作战部署工作,没有他的贡献城内战斗是打不好的,我建议加上刘伯承的名字。就这样,原先4位领导人的名单经过朱老总和周总理的校正,变成了5个人,并且排名顺序也有调整:分别是周总理、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
我们从比较通俗的角度去解释一下这个最终排名:周总理虽然从军事上讲并不带兵,但他是起义时的前敌委员会***。党指挥枪是基本原则,他排在第一位毫无疑问;贺龙当时是国民***军第20军军长,起义时带的部队最多,职务又是总指挥,排第二位理所应当;叶挺将军虽然去世时间较早,但在南昌起义时的贡献不能磨灭。他指挥了第11军,在军事层面的贡献仅次于贺老总,该部也是起义军的主力;至于朱老总和刘伯承元帅,当时的嫡系部队较少,但也起到了领导和组织作用,因此排在第四和第五位。
两年后的1959年,周总理又对南昌起义5位领导人的名单,做了一个相对正式的亲笔批示,正是上面的5人顺序。因为1959年有人提出,是周总理领导了南昌起义,总理对这种说法不认同,当即进行了纠正:南昌起义哪是我领导的?是党领导的才对嘛,这几位同志贡献都很大!于是周总理专门把5位起义领导人的名字写了下来,予以书面确认。
值得一提的是,南昌起义前军队职务最高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贺龙,另一位是刘伯承。他们俩都是军一级的军官,而叶挺则是11军副军长,比他俩低半级。但刘伯承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到南昌之前手上已经没有兵了,起义时的地位不如贺龙,也不如叶挺。
朱老总的第三军军官教导团仅500余人,但他在南昌起义后南下的进程中功劳非常大,又通过湘南暴动和陈老总一起组织了1万多人的部队,前往井冈山与***会合,这才使他的军内地位逐渐确立。贺老总的主要劣势是入党时间晚,南昌起义之后才正式入党,比其他几位起义领导人都要晚。
三:武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标志着什么
1、区别是性质不同,领导者不同。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的开端。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武汉辛亥***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武昌起义纪念馆。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 *** 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 *** ***的第一枪,揭开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军队的序幕。1927年8月1日,***领导部分国民***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 *** 的建军节。2、意义: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的重大胜利。武昌起义即狭义的辛亥***,同时又是广义辛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主***,辛亥***成功推翻了清朝后期腐败的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前后的系列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南昌起义,是***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 *** 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把中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独立地创造***军队和领导***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扩大了我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一波反抗 *** 独裁统治的***浪潮。八一南昌起义是***独立领导武装***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八一南昌起义
第一次国内***战争失败后,***为了挽救***,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后,疯狂屠杀***人和***群众,企图用血腥的屠杀消灭***。由于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国内***战争中,忽视掌握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使绝大部分军队都控制在 *** 手中。***所能掌握或影响的武装力量主要集中在 *** 人张发奎统率的国民***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中,其中包括贺龙、叶挺等部队。面对大***失败后的严重形势,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常委会议,决定在张发奎的国民***军第二方面军中发动军事暴动,并成立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后因发现张发奎已站在汪精卫一边,中央立即抛弃依赖张发奎的幻想,决定独立发动反对南京和武汉 *** 政府的军事行动,即南昌暴动。7月27日,周恩来在南昌召开了有朱德、刘伯承、恽代英、彭湃、叶挺、聂荣臻以及江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成立了以刘伯承为参谋团长,周恩来、叶挺、贺龙为委员的参谋团,下设起义军总指挥部,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在江西南昌宣布起义。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叩?000余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子弹100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起义胜利后,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 *** ***委员会,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口号和政纲。随后,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起义部队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离南昌,挥师南下,直奔广东潮汕地区。这样做的目的,是准备同富有***传统的广东东江地区农民起义军汇合,发动土地***,进军广州,恢复广东***根据地,并夺取出海口,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重新举行北伐。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会昌打垮了 *** 反动军队的堵截,然后经过福建的长汀、上杭和广东的大浦,于9月下旬占领了潮州、汕头,主力部队经揭阳向汤坑西进。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与当地的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在宜章举行了“年关起义”。由于遭到优势敌军的“协剿”,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撤出湘南,于同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打响了武装反抗 *** ***的第一枪,是***独立地领导***战争和创建***军队的开始,是第二次国内***战争的起点。
1933年7月11日,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作出决议,规定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并于同年第一次纪念八一建军节。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 *** 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
武昌起义
辛亥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党人的努力,终於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犟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人称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党。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其中四川最为激烈。
前期准备
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宣传工作,在新军中发展***力量,积极准备起义。
起义经过
清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联合反清。9月24日,两个***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发动起义。***党人的活动被湖北当局察觉,处处提防,再加上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未能赶到武汉,起义延期。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党人名册、起义文告等,秘密泄露。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四城,四处搜捕***党人。情急之下,***党决定立即於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各标营***党人无法取得联络,当晚的计划落空。
新军中的***党人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於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於中和门附近的楚望 *** 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犟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缐,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领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覆的进攻,终於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汉阳、汉口的***党人闻风而动,分别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三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