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发明?中国古代有哪些伟大的发明?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发明出来?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我们先来看一下,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到底有哪些发明,让我们至今无法解释呢?首先第一个就是指南针,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个发明,时人们为了方便出行,就发明了这个东西,不过在当时并没有普及,只有少数人知道。
一:中国古代有哪些发明家发明了什么
1、蔡伦——造纸术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2、祖冲之——圆周率(π)的真值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祖冲之因此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祖冲之还给出圆周率(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祖冲之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推算值,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是一个重大贡献,后人将“约率”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祖冲之圆周率”,简称“祖率”。3、毕升——活字印刷术毕升(约971-1051)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4、张衡——浑天仪、地动仪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 (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5、鲁班——锯子锯子也是鲁班所发明,其实依考古学家发现,居住在中国地区的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会加工和使用带齿的石镰和蚌镰,这些是锯子的雏形。鲁班出生前数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铜锯,“锯”字也早已出现。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就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参考资料
蔡伦发明造纸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张衡发明地动仪、诸葛亮发明孔明灯、杜诗发明水排。1、造纸术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 *** 、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的中国人民发明的。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是一种印刷 *** ,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活字印刷的 *** 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约1051)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的诞生。3、地动仪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4、孔明灯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5、水排水排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是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约早于欧洲一千多年。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诗创造了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引这种钢材的 *** *** 。最初的鼓风设备叫人排,用人力鼓动。继而用畜力鼓动,因多用马,所以也叫马排。直到杜诗时改用水力鼓动,称水排。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二:中国古代有哪些发明创造
“奇技谓奇异技能,淫巧谓过度工巧。二者大同,但技据人身,巧指器物为异耳。”
古人的智慧总是让今人叹为观止。在我国古代,那些能工巧匠发明出的一些“奇技淫巧”,就算是放到现在,也算得上是高科技。
古代的能工巧匠有很多
走马灯
走马灯在古代属于元宵节花灯的一种。灯匠们会将走马灯设计为宫灯的样子,然后内部填装一轮纸轮,上面粘贴各种绘制好的图案。
等点燃走马灯下方的蜡烛或灯以后,热气聚会带动走马灯上平放的叶轮,叶轮再带动纸轮辐转。届时灯屏上就会出现“人马追逐,物换景移”的影像,非常精巧。汉代的《西京杂记》就记载有“走马灯”:
“至缓始更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
宫灯款的走马灯
走马灯会让今人感到奇特,实在是因为它所运用的原理,正是现代燃气涡轮工作原理。只不过现代燃气涡轮多被用来驱动更大的物件儿,而不是像古代一样仅仅驱动一盏花灯了。
偃师的能倡者
除去善于 *** 走马灯的灯匠,可以 *** 出“能倡者”的偃师,也曾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列子·汤问》记载称:
“穆王惊视之(能倡者),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领其颅,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
周穆王、偃师和偶人故事的白描作品
正是因为“能倡者”实在是太像一个真人了,这使得周穆王开始怀疑其就是一个真人。
等到这“能倡者”开始眨着眼睛挑逗周穆王身边的妃嫔时,周穆王更认为是偃师拿了真人来装扮戏耍自己,一怒之下就要杀掉偃师。
这将偃师吓坏了,他急忙拆开“能倡者”,周穆王这才发现,“(能倡者)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且只要将这些零部件再一一装好,“能倡者”就可以接着动了。
偶人的部分形象绘画
偃师这能动会舞的假人,很容易就让人想到现代的机器人。机器人通过电力驱动,而后就能随着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各种拟人动作等。
这与偃师 *** 的假人殊无二致,不过偃师的假人为什么能动,这一点尚无史料记载,故而也有很多人开始怀疑起偃师和“能倡者”的真实性。但即便偃师和“能倡者”是被后人杜撰出来的,古人可以提出这样的猜想,也是相当厉害的。
现代的跳舞机器人
指南车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对于人们出行辨别方向具有重大意义。等到了宋朝,有工匠将指南针“升级”了一下,制造出带有导航功能的“指南车”。《宋史·志第一百二》有记载:
“指南车,一曰司南车。赤质,两箱画青龙、白虎,四面画花鸟,重台,勾阑,镂拱,四角垂香囊。上有仙人,车虽转而手常南指。一辕。凤首,驾四马。驾士旧十八人,太宗雍熙四年,增为三十人……”
古代的指南车复原模型
这里需要指出,指南车其实并非宋朝才提出来的,关于指南车最早的记载,要追溯到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打仗时。皇帝为了走出蚩尤设下的大雾,命人制造了指南车。宋朝时期则是将指南车进行了精细化改进,让指南车的指引性更强一些。
在那个没有卫星导航的年代,指南车就是皇帝出巡、外出行动时不会迷路的重要倚仗。
古代的不同指南车复原模型
浑仪
浑天仪经由东汉时期的张恒改进后,成为了古人研究天文历法的重要工具。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浑天仪其实分为两部分,其一为浑仪、其二为浑象。
这浑仪经过特定设计后,兼具有报时功能。唐朝和宋朝一个作为中国古代无比强盛的王朝,一个作为中国古代科学水平极高的王朝,均在浑仪上想办法搞出了些新名堂。
明代浑仪复原模型
《旧唐书·志第十五》中写道,在唐高宗时期,著名的李淳风根据星象编写出了一套历法,次历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农耕。
不过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他发现李淳风的历法并非全部正确,为了避免国内农业发展受到影响,李世民下令让人重新编写历法。同时李世民思考着由人进行历法编写总归是容易出错的,于是他盯上了浑天仪:
“又诏一行与梁令瓒及诸术士更造浑天仪,铸铜为圆天之象,上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数。”
浑仪可以用来计时
这个经过改造的“浑仪”就具备了报时的功能:
“注水激轮,令其自转,一日一夜,天转一周。又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令得运行。每天西转一币,日东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凡二十九转有馀而日月会,三百六十五转而日行匝。”
“又立二木人于地平之上,前置钟鼓以候辰刻,每一刻自然击鼓,每辰则自然撞钟。”
只不过这款自动钟后来出了点问题,因为“铜铁渐涩,不能自转”,所以后来被收在了集贤院,没有再被使用。
浑天仪的模型
等到了宋朝后,宋太宗也将目光投向浑仪。此时浑仪自动钟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在宋太宗的支持下,宋朝很快就出现了可以进行“十二时辰计时”的新型浑仪。
对比唐朝,宋朝的科技发展无疑更迅速一些,进入到宋仁宗时期后,这种“十二时辰计时”的新浑仪在宋人看来,功能简直少得可怜,于是乎一个叫苏颂的人和韩公廉一起,开始在报时浑仪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
水运仪象台复原模型
他们耗费多年,最后发明出了“水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台是一个大家伙,《新仪象法要》中记载说这个大家伙一共有五层,第一层用于整点报时:
“开三门。每时初,即服绯司辰于左门内摇铃;刻至,即服绿司辰中门内击鼓;时正,即服紫司辰右门内叩钟。”
第二层专门用来查看具体的时间点:
“右木阁第二层,正中开一门。每机轮转,则昼夜时初正司展轮动。时初,则服绯司辰执牌出报;时正,则服紫司辰执牌出报。”
水运仪象台结构
第三层可以报时刻:
“右木阁第三层,亦正中开一门。每机轮转,则报刻司辰轮动,刻至,则服绿司辰执牌出报。”
第四五层则用来记录晚上的报时:
“右木阁第四、第五层,正中开一门。每日入、昏、五更、待旦、晓、日出,木人皆击金钲,以应第五层司辰。第五层司辰出报夜漏……”
水运仪象台作为宋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件“奇技淫巧”,它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其所使用的原理,如今被广泛运用于机械表的 *** 当中。
水运仪象台结构
小结
在我们为现在便利的生活而感慨,惋惜古人的生活单调而枯燥时,却不曾想很多东西那都是古人玩儿剩下的,这些在古代被称为“奇技淫巧”的作品,只不过换了材质、换了造型来到我们身边。
当我们透过各种古籍去了解这些“奇技淫巧”时,亦不免要感慨一番,这东西搁到现在,无疑也是个高科技物件儿。
三:中国古代科技十大发明
造纸术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hybrid rice)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一般杂交水稻仅指由两个遗传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后形成的第一代杂交种。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杂交水稻具有个体高度杂合性,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和杂交水稻相对应的是常规水稻。
四:中国古代有哪些发明分别是谁发明的
火药 唐代 起始于炼丹术
1造纸术.2印刷术.3指南针.4火.药.
指南针.是上古的黄帝所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