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光才
隆昌市黄家镇长螺村
隆昌市黄家镇长螺村村委会公路对面的樱桃园旁,也就是陈家大田靠背处有一个大土堆,周长约20丈,高不足2丈,虽其貌不扬,却神奇莫测,数百年来毁之不化!于是人们传说其中有神螺,村子因此而得名螺蛳村。
现长螺村由原长勇村和螺蛳村合并而来,村域大部份位于镇街西南郊太大公路和黄乐公路之间的三角地带。该村正大力发展种养振兴项目,勾沉打造地域文化,积极争创内江市乡村振兴示范村。2023年4月19日“隆昌霞客行”再次深入该村,对村中蕴藏的奇异山形地貌、古建名居残存、古今名人等厚重历史文化元素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挖掘。
山形地貌口传神秘玄幻
螺蛳包:螺蛳包远近闻名,是原螺蛳村得名的地域标志。螺蛳包位于今长螺村村委会公路对面的樱桃园旁,就是陈家大田靠背的一个大土堆,周长约20丈,高不足2丈,可数百年不化,传说其中有神螺,整个土堆就像个大螺蛳,被视为有名的风水宝地。
水中像螺蛳的土包
据乡间人说:明清时一王姓大户设法将老人葬在了螺蛳包神螺蛳背上。俗传葬正真地必伤看地者,风水师选穴时就将发脉向旁移了一线。据说王家扣门口碑差,下葬中帮工又故意将棺木移了一线,歪打正着又移回摆正了,王家发了,还出了个叙州府(宜宾)府官,风水师眼却瞎了。王家全然没感念风水师阴功,风水师为减少自身继续受损,就对王家放风说:如果用“灰包蛋”把坟箍起就更发。
螺蛳包顶坟包
王家人信了,真用石灰粘连小青瓦做成龙骨状,一圈圈地把坟包起来,结果王家却开始落败,不知何时王家发坟或迁或风化没了。结论是,神螺蛳也怕石灰高温烧,岂得不死!王家贪得无厌又德不配位,岂不落败!后来陈子坝陈家花钱买下了这块风水宝地,王家大田变为陈家大田。陈家是小土地出租中产之家,老人陈国平去世也葬螺蛳包上以接余气。陈国平生六子:老大陈于海贵阳开餐饮为高级大厨发了,带去身边的老二陈于波和老三陈于涛却被***军拉了壮丁。
王家㧜坟遗留的灰包蛋
老四陈于朝、老五陈于寿、老六陈于高吓得不敢远出了。然老二不久却升为空军中校,和老三随军去了台湾。老五陈于寿新中国成立后当了小学校长。乡间认定螺蛳包的确是风水宝地。可是后来老四(务农)、老五家各出了一个精神病儿子,老六(务农)又早逝,台湾的老二老三事业不顺,儿子中也有类似症状。在台湾与大陆“三通”后,老大即时回到螺蛳包,商量了迁父坟之事,返台后又多次催促,可能祖坟有问题要找风水师查。结果说进了水,开坟却没水,移了字向复盖,现仍留原地。
陈家儿子精神病真先后好了。病癒有了工作的陈位东说:“我哥陈位鸿修祖坟后却意外得肝病去世了,我是感冒肺炎高烧伤脑得的病,我不信风水玄幻,信科学;那些发了的说坟山好,以鼓舞后辈奋发,不顺的以坟山不好释怀宽心,另图出路罢了。目前,我们陈家后人中企业成功人士二人、博士生出道的三四人。”笔者也赞同此观点。螺蛳包是何时何因形成的,有待考证。螺蛳包的确传得神秘玄幻,考证中发现,陈家老五陈于寿葬于其父坟右前的坟也迁往响石其妻妹处改葬了,王家发坟箍坟的“灰包蛋”残存可查见,这又增添了螺蛳包几分神秘色彩,村民仍传此“螺蛳包”是“富贵包”。
飞来石:飞来石位于长螺村委会右侧后半华里的山南坡,是丈许间方高约五尺、硬度极高、重数吨的胆巴石,是村域周边方圆数里仅见的一块怪石。
厚有半人高的飞来石一部份
飞来石何时飞来?有何奇异玄幻?谁也说不准。据79岁高龄的村民郑常轩回忆:我爷爷说他小时就有此石,爷爷的爷爷都见过,推算起来约180年前清代道光(公元1821)初年就“飞”来了。这里山形水法是个“犁头形”,有犁把手、犁头、拉犁的牛,飞来石落的山坡可能就是牛。飞来石尖正对黄家古刹黔峰寺大门,石体坠为东西两半,像两块神道用的“吉掛”,于是都认此又是本村一处风水宝地。
坠成块的飞来石
据观察,此石天上飞坠而来,要么是陨石,天降祥瑞;要么是远古地壳变迁挤压,由其它地方飞落于此,其石质结构可见如标号极高的水泥夹杂烂鹅卵石浇铸的一般,判断应属后者。人们认为“飞来石来富喜”,是风水宝地总有人动心。本村4组的村民邱礼荣,由补锅匠转学风水师(阴阳),几十年为人选吉地吉期,对飞来石吉地早有打算,其妻去世时,便设法把飞来石西半块弄烂移出一块墓地葬下。村民说此为富喜之地发人,邱礼荣娃儿11个,家庭顺顺当当。说来更巧,笔者突然想起:1985年母亲去世,是原复兴公社邱阴阳出面请他双凤老师杨阴阳到桂花井今豹子村看的吉地,便问:邱阴阳后人中有发迹的吗?是否有个女婿姓周在隆昌七中教书,也该70几岁了。
现存飞来石旁邱阴阳妻张国芬墓
郑常轩老人说就是这个邱阴阳,也去世多年了。为进一步弄清飞来石秘密,笔者和贺小云于24日及时约见了周国纯老师,他说:岳父母生9子2女,现5子2女尚健在,生活困难时三胞胎3个儿早夭,一个儿已逝。健在子女都好,后代中有国家正式工作的就好几个。我岳母是本村长五间张家人,张家家声显赫,民国时有当军长的,***时有留法的博士,与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有交往呢!岳母因出身剥削家庭,就主动嫁给农会主席堂弟我岳父了。我岳母读过隆昌一中,有文化,家有良好家风,故子孝家昌,这与飞来石是否风水宝地哪有什么关系呢?飞来石仅为长螺村中一奇,“飞来神石来富喜”,应了乡村振兴之美好未来罢了。
此外,村民郑兴超(78岁)、郑常宽(73岁,现为笔者小区门卫)、郑常松(74岁,笔者隆昌一中高中同学)等介绍:长螺村还有燕子地,“燕子地出凤凰”,其后人中一家就出了个留美女博士,出了个县委***还升了副厅级干部。还有个七甲嘴,可能是出了好多科甲进士吧,有个叫“宜宾坟”的古墓呢。原长勇的得名,是否是长五间出了有名军人之故呢?这些奇异地貌肯定不乏玄幻故事,蕴藏着美好的寄托。说者无意,听者有兴,这引起了考察组对古建名居考察揭密之兴趣。
周国纯老师向笔者介绍长五间张氏家族
古建名居勾出厚重文化
“长五间”尚存的一列厢房
古民居“长五间”:长螺村因长勇村与螺蛳村合并而来,地标除螺蛳包外,还有古民居“长五间”。原长勇村因“长五间”而名,“长五间”定有厚重人文蕴藏。“长五间”座落于黄家镇至隆昌龙市镇之间的古盐道边,坐北朝南,一正两横,“Π”形排列,三方围着上下两个坝子,北面五间正房,盐道南面而过。建筑显清代风格,砖木串架,风火墙包角,一改川南民居四合院布局而显另类。现除西厢留少许残存,东厢旧貌一列尚存,虽余皆为村民改建为当今民宅,然亦不失原为大户人家民居。
“长五间”正房已改建成现代民居
七甲嘴张氏家族清明会首事张国辉,带领考察组找到了“长五间”的原屋主后人张宗学(女,86岁),初步揭开了长五间古名居的秘密:“长五间”是清末民(国)初她祖上挑窑罐、父亲张荣景挑“包箩”(如泡菜罈,无罈沿有盖状)到云南、贵州、重庆等地做生意,劳苦起家,祖上挣下60挑田、加上大妈(瞎眼了)陪嫁的20挑田出租积资,逐年修成了长五间。土地***土改时,长五间房屋分给了穷苦农民,父母亲也相继去世了,她和大哥小弟便搬出“长五间”分房另住。
这听起来“长五间”似乎很平常,考察组总觉得有秘密没被发现,于是从张国辉处了解族史、又意外从周国纯老师处找到线索,长五间隐藏不同凡响的秘密才浮出水面。原来“长五间”张氏族人祖籍江西,后迁湖南,经始迁祖张朝和(称朝和公)和张朝文,于康熙58年入川于隆昌黄家七甲嘴落业。张氏一族,以“耕读为本、勤俭持家、孝悌忠义、礼议廉耻”为家风,立班辈20:“世文朝大学·长兴万代荣·宗国宜清顺·志仕应光明”,已繁延15辈,入川达13辈了。
约在9辈代字辈(清咸丰末年1861至同治初年1862)就建了五间正房,叫“长五间”了,至今已历约160年了。接后10辈荣字辈(张荣景承头)又建了东西两厢,张家发迹了,张荣景因原配夫人眼瞎,将丫头续弦生了张宗学和兄弟三人。周国纯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盗墓贼挖出“长五间”一张家坟的內碑,刻有“中将”官衔字迹,推断出“长五间”的兴盛与此人大有关系。经考察组多方查考,“长五间”的确出了个中将军长叫张冕堂。巧了,周国纯老师说他岳母张国芬的亲爷爷就叫张冕堂,是没依字辈取名的“长五间”荣字辈祖,应是比张荣景年长的弟兄。这恰应了长勇村得名与“长五间”出过高级将领有关的推断。
周老师岳母张国芬生前还透露一玄幻事:某年初“长五间”又行扩建,在五间正房侧后建厨房等生活用房,动土挖出一窝五彩蛇(五条蛇五种花色),一大四小,帮工惊恐之际打死了大蛇,在场人说打不得才放生了四小蛇。这年三月间,张冕堂灵柩便送回了“长五间”,有人说是做俗家弟子意外死的,有人传是被暗杀刺死的不一,总之一代将星殒落了。后盗墓贼盗走了随遗体葬入墓中的佛珠,一块布绘山水图被视为无用留在棺木回头处。周老师和岳父母都参加了复墓仪式,把山水图烧给了乃祖,经做过阴阳的岳父和亲朋议论:这可能是藏宝图,已悔之晚矣。
考察时张家人和今年五一节孝家人现场查找,“长五间”西厢侧的中将墓已荡然无存,村民建房毁墓,中将碑埋于何处已下落不明,也许随“山水图一一藏宝示意图”等一样,永远留下悬念!传说“长五间禄寿长”,据查,张冕堂之女张振华真就高寿达112岁。
曾有明代古建“三牌楼”
据黄家镇黄氏谱载:三牌楼建于明嘉靖年前,系牌坊顶有棚盖的阁楼式建筑。距今500来年,真相如何?有迹可寻吗?2021年4月15日,钩沉镇域文化,黄家镇文化干部陪同霞客行五人组黄有全、贺小云、唐睿和笔者,进行过实地考察。
2021年4月15日考察图
2021年4月15日考察留影
得知乡传确有古牌楼三座,称上、中、下三牌楼,呈品字形排列,各距一华里左右。上牌楼在黄家镇大盟村郭家祠附近,紧邻长螺村,下牌楼在长螺村五组彭家坝(古称彭家场)内,中牌楼在长螺村四组今名中牌楼民居之地。三牌楼地域统称三牌楼或牌楼湾。因三牌楼有龙市河支流,古称彭家河绕过,三牌楼之脉像三条龙,据山形水法俗称三牌楼为三牌龙,牌楼湾又称排龙湾了,以图吉祥之意。除村民建房挖出过上牌楼遗址基石、有民居叫中牌楼之外,明古建三牌楼也荡然无存。
“三牌楼列排龙”,昔有名古建,必蕴史文化。据富顺《县志》、《乡土志》,隆昌《县志》和黄氏族谱考知:元末明初湖广填四川时一支黄氏“奉旨入川”,在黄家镇青山坝落业(坝下还有民居叫黄家冲)。东至枫河口、西至彭家场(今彭家坝),南至文峰山(今锣鼓寺),北至石子岭,东西宽约3华里,南北长约8华里,约10余平方华里的膏腴浅丘之地,繁衍发展,其中心即上中下三牌楼三宅之地。
这支黄氐以“耕读立本,忠孝传家”激励发展,成为有名的“科甲世家”、“官宦之家”、“孝悌名家”,对大夏朝末期黄家一带“开发之功卓著、望族为富乡里、为官忠廉、家风孝悌”,大明皇家准以乡场以“黄家场”命名,以铭其功而彰其德。由于黄氏秉性忠直,为官清廉,政绩斐然,不仅宅地誊名忠臣湾,准于宅建三座牌楼外,先后于黄家场域敕建牌坊七座,彰表七名进士功德,真乃文蕴深厚。
当年下乡黄家知青钟永通告知他亲见过一座黄家场东码头牌坊,余坊不知何时已毁无迹寻。三牌楼对面向山正对中牌楼,向山为文峰印盒山,三牌楼黄氏科甲仕途显赫,此地貌即被人认为是黄氏地灵人杰之因。明末罗、伍二姓与之暗斗,借故破印盒山建庙,凿印石为龛,峰上莲花景观被毁,黄氏风水宝地被破。传后寺中钟鼓呜,三牌楼颤动落灰!既而黄氏科甲欠登,仕途不振,人财不利。黄氏后裔或守旧蜇居,或外迁另图,三牌楼也相继不存。后虽有迁外兴旺的黄氏后裔,欲回黄家场复业、重修三牌楼者,皆因故而未果,不免唏嘘。现在欣逄盛世,长螺村振兴发展,长五间、三牌楼等古建名居的厚重文化才沟沉而出,彰显出了长螺村的厚重文蕴不同凡响。
彭家坝三牌楼区域人文图地理图
长螺村彭家坝一带实体图一
长螺村彭家坝一带实体图二
地灵人杰古今名人叠出
据前考察,网上搜索、史牒普查、党史文史佐证,长螺村地灵人杰,名符其实,名人众多,现选列于后。
一
三牌楼黄氏名人
科甲世家:明初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黄晋、黄旨后从楚地(湖北)入蜀,于富顺龙市上乡(今黄家镇)青山坝落业,彭家坝三牌楼一带发展。“至林、模、楷三公始至十世皆科甲蝉联,进士、贡生、监生、庠生、禀生、举人多如天上繁星,誊为科举世家”。三牌楼誉为“一里三进士”,即排楼湾三宅的区城或距离中,就中进士三名。林、模、楷三公近代后人中就有进士7人,上海存《明进士登科录》载:黄仕儁、黄东山、黄辅政、黄璒、黄师文等进士记录。
三牌楼黄氏后裔大孝事迹图一
官宦之家:明代这几辈知府就五人:黄璿开封府知府、长子黄平松江府(今上海)知府(隆昌古宇湖三进士墓主之一)、次子儿黄锡陕西庆阳知府、璿公后辅政之子黄俊卿又任陕西庆阳知府、黄镫之子黄梦寿任云南丽江知府。后辈为官甚众,显官辈出。
三牌楼黄氏后裔大孝事迹图二
黄家场曾建七座牌坊以彰其功德
孝膺天眷坊:表彰明永乐进士、大孝子黄璇(即黄璿、黄平之父的);
进士坊:表彰明正统丙辰进士、直隶松江知府黄平;
解元进士坊:表彰先中解元后中进士的黄仕儁、中武进士的黄松、黄槐等的联芳坊;
循良廷臣坊:表彰明正统壬戌进士刑部侍郎黄仕俊;
进士坊2:表彰明景泰戊戌进士太常寺少卿黄辅政;表影明宏治丁未进土山东按察使司黄元墱;
忠义功臣坊:表立了大功的治河副使黄登。
三牌楼黄氏后裔大孝事迹图三
大孝名家
这支黄氏之黄璿(又名璇),字公谨,林公长子。任明户部主事时,同郑和下西洋,以事外交。次子后为郡马时,如日中天,璿与长子平选任外官,分别任开封、松江知府。
璿后升中顺大夫晋中宪大夫。按富顺邑志载(隆昌县14里析自原富顺县):“公十二岁时祖母渴思螺汤,时天寒冰冻,家人遍求不得。璿往田中,忽於冰底得螺四十枚,持归,作汤以进,祖病愈。公历官中外,致仕归,筑室锡溪以奉母。母殁,庐於墓,芝草生茔。尚书夏元吉、都御史顾佐、祭酒李时勉、胡俨等有诗美之”(诗略)。由是,黄氏孝子孝妇辈出,誊为大孝名家。
二
长五间张家名人
荣字辈张冕堂:张冕堂四川省隆昌县黄家场长五间人,早年系留学日本学生,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参加辛亥***,在四川军政府都督尹昌衡(上将、同盟会员,清末民(国)初政治军事人物,新中国担任过西南军政委员)麾下任中将军长。
张冕堂之后在***先后出任军政职务,任至军长、贵州省府秘书长、代省长等职。他思想开通,也是反对过袁世凯的同盟会员,与***志士关系甚密,与吴玉章等***党人是好友。其子在黄家当保安团长,张冕堂拟让其来手下任旅长未应。张冕堂去世后无人管束,这个人称“二浑王”的次子解放初被***,仅留下长孙张国龙,孙女张国芬。
宗字辈张振华:张振华是张冕堂长女,1893年11月30日出生于隆昌县黄家乡“长五间”,2005年11月5日逝世于成都,享年112岁。张冕堂以“牢记甲午中日之战惨败为耻,要女儿学业有成以振兴中华”之意,给女儿取名张振华。
隆昌“长五间”走出的“东方第一女性”张振华享年112岁
张振华也不负父望,成为“立志报国的成功学子”:7岁读私塾,随父成都读女子蚕桑官校后,16岁始就任隆昌、安岳县立女子学校校长。1920年秋27岁至1934年初,经乃父张冕堂同盟会挚友吴玉章等推荐留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会中法德多国语言,获法国里昂大学理科博士,聘为巴黎巴斯德学院研究员。受邀赴意大利与米兰大学副校长兼血清制造厂厂长乃斯教授交流研究蚕病防治法,《蚕卵为什么可由人工孵化》、《蚕子一化性、多化性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的研究》论文让意大利蚕桑改良场长吃惊,知她是中国人更礼貌有加。
回国后,1935年任南京全国经济委员会蚕丝改良委员会蚕桑良种场技术专员、实验部主任兼意大利顾问马利博士助理和翻译、仍任留法比瑞同学会总干事。新中国成立后任成都市政府参事室参事,定为终身参事,享市正局级干部待遇永不退休;选为成都市八届政协委员,提出不少建设性建议;1988年获“老有所为”精英奖等。先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任过教授;后就任四川省商业学校校长等。
张振华不仅为“振兴中华的终身参事”,还是“暗助***的民主战士”:张振华在法国参加了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等的社交活动;28岁的她与最小的17岁的邓小平同时期留法学习;支持了刺杀***驻法国公使陈箓的爱国***行动、掩护了四川老乡杀手李鹤龄和后续申援被关的学生代表陈毅(后为元帅、副总理)等撤回国的行动,而避祸德国两年留学,与朱德、贺汉夫妇同学;先后与孙中山、宋庆龄、蔡元培、徐悲鹏夫妇有交集。
回国后抗日战争时救过朱德与贺汉夫妇的孩子;国共战争时救过***元老吴玉章脱险。她说:“我不是***员,但我是***的朋友……”。张振华37岁才与时任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代校长刘厚(号大悲)结婚,刘回国任全国最大国有农场场长,被弄到台湾。1930年在法国里昂认识了中法大学的张玺,了解了苏俄十月***、认同了马列主义思想,恨透了***的腐败,并预测:只有***才能救中国。行动上靠近***,按吴玉章指示,做过民社党四川省委主委张凌高的策反工作。她面对当局逼劝,始终严拒,与丈夫分道扬镳,留在了新中国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工作。因张振华建国后还为***不管,新中国来不及管的留法学生筹措过经费,因此被“以反动党团活动”、“振华是整华”被误坐牢三年,关在成都宁夏街监狱。
后周恩来总理打听回国的张振华,通过时任省委***的李井泉才找到无罪释放。
张振华手迹一
周总理随即发表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文章,十一届三中全会又如春风吹遍中华大地。张振华是民革党员,以坚持统战工作为己任,动员昔日流落台湾海外的亲友、同学归国为祖国出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侄女女婿周国纯常上成都探望张老,见桌上摆满她亲笔写的统战信(有的还未入信封)。张振华1978年才联系上丈夫刘厚,1983年8月才被她统战,从寓居的新加坡经香港回到成都,两个90高龄的老人才得以团聚,刘厚也被任命为成都市政府参事室参事,半年后便去世。
张振华无亲出,过继刘家子侄刘彦
张振华手迹二
帮为子,也留美后归国,子孝媳贤,两孙儿两孙女或留学或工作,晚年生活惬意。德国电视台作“四川老照片”展,请张老剪彩,上她成都水碾河北三街家中访制专题片,将张振华传奇宣传德国等西方。张老被誉为了“东方第一女性”!110岁由省党政贺寿,省委***谢世杰亲送一台彩电上门;成都二医院为张老设专门养老病房,110岁时恰为建院110周年,庆贺中赠张老“世纪情缘”金匾。张老是中国第一代最老、年龄最高的女博士,荣贺“世纪老人”美称。
张振华老人是:立志报国的成功学子、暗助***的民主战士、振兴中华的终身参事!这一爱国奇人、世纪老人、博士名人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长螺村人的骄傲!
三
长螺村的当代名人
隆昌长螺村走出的著名科学家曾庭英
曾庭英:现年近花甲,内江师院毕业后在隆昌一中教书8年仍立志继续深造,先后获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硕士、清华大学研究生博士、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后学位。在清华大学师从我国第一代光化学专家宋心琦教授;赴美学成后留美工作,历任美国NαnoSonic lnc纳米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访问客座教授、麻省理工大学微纳米科技资深科学家、担任2016年创立的美国波士顿高等研究院院长;在国内出任北京市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讲席教授、创立四川艾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设隆昌黄士坡工业园内),并担任技术总导师。
曾庭英教授长期致力于纳米新材料的研发,是微纳科技在新材料、包括碳纳米材料、石墨烯电池电极、绿色能源与环境及器件等领域的国际专家。截至2016年就拥有5项中国发明专利,12项美国国际发明专利。曾庭英已从事科研近30年,仍身在美国,不忘祖国家乡,她对专访记者说:“我是隆昌人,生在隆昌长在隆昌,因为根在隆昌,不管在哪里,家乡情是难以忘怀的,我希望为家乡的发展献一份力!”
曾庭英其弟为长螺村走出的一位副厅级干部。
长螺村人杰地灵,地域文化优良,人文底蕴深厚,
长螺村樱挑又获丰收
孕育名人精英甚众,典型人物民间有传、谱牒可考、本人有手迹,史志有记载、网络报刊有报道,此文可见一斑。钩沉网文,谨此丰富村史文化,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丰收
2023年5月4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