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中华传统文化将走向何方?

2025-02-11 15:49 国学

昨天的节日活动给人留下两大印象,一是场面;二是动情;场面震撼,感动人心!中国发展到今天的确不容易,更令人值得骄傲。然而,一个民族要成就真正的振兴,并保证持续性发展,则必须依靠其深远的文化底蕴,以及前赴后继的传承与弘扬。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中国人富了,但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尤其传统国学知识,可谓一代不如一代。倘若再不重视,20-30年后,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剩下多少呢?由此可见,文化复兴成为当下最为迫切之任务与使命。

读书方式与种类有很多,而大方向应该把重点放在传统文化领域,原因国学中蕴藏着无限智慧,一个人的幸福,一个家庭的昌盛,一个国家的振兴,皆离不开这些知识,正所谓“天意难明,夫復何言!”。

尚书-洪范认为:富居五福之首。道理很简单,因为有了钱,人就不一定要为了谋生而奔波,并可倾全力去读自己爱读的书,去研究自己爱研究的学问。如今中国人有钱了,是否更应该多读书,多作学术上的研究与突破呢!以下分享读书古训十一条,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得到感悟与启发。

道家

读书古训十一条释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主要源于儒释道三家的融合,儒家主张中庸;道家提倡无为;佛家崇尚中道。虽然三者在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大方向却是如出一辙。下面通过古训来了解一下各家对读书学习之观点见解。

0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释:庄子在养生主篇,开首即语:我的生命有限,而知识则无限,以有限的生命,去求无限的知识,只有殆弊!而仍以为这样做是对的,就无药可救了。

02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苏轼-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

释:平生读了五千卷书,到了穷饿的时候,没有一个字有用,完全不能救我的饥饿。

03

垂死初闻道,平生误信书。(苏轼-广倅萧大夫借前韵见赠复和答之)

释:老了,快将去世,然后开始明白道理,这是由于平时误以为书本的东西是对的,读书多了,反而被书本的道理所误。

04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苏轼诗-石苍舒醉墨堂)

释:苏轼诗云:“人生开始识字,就开始多了忧患,何必识那样多字呢?勉强可以写自己的姓名就足够了”。

以上四条古训,引录道家庄子与文学家苏轼的言论,其观点皆不推崇读书求学。庄子原主张返璞归真,游刃于出入世之间,故不追求那些变化的道理与事物。而苏轼当时处于党祸中,备受压迫,险些连性命都断送了,所以牢骚满腹写出诗句。

如说读书求学,反对者则莫如老子,道德经云:“绝学无忧”,意思是不去求学就无忧了,最好无知无识。庄子亦有此意,庄子在应帝王篇说:“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因为浑沌无窍,无眼耳口鼻七窍,才能成为中央之帝。

一凿通其七窍,浑沌就死了,原因有窍便有思有为,无窍则无思无为;有思有为就会有学、有追求、有知识,如是则死矣,此与老子“绝学无忧”同矣。难道先辈圣人们皆不提倡读书学知识吗?

儒家

读书古训十一条

道家认为“绝学无忧”,但儒家却持不同意见,相对而言,较道家积极很多。看上去两者互相矛盾,但事实上并不矛盾。究竟其义该如何理解,儒道两家观点应如何运用呢?

01

学则不固(论语-学而)

释:孔子说:“一个人肯去学习,就不会顽固,不会固步自封”;又说:“君子不可轻浮,轻浮则无威,就学也不坚固”。

02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释:一个人到了不明白事理的时候,还不去学习,这样此人就是下等人。

03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释:孔子说:“古人求学是为了自己进德修业,不是为炫耀自己;今人求学不是为了自己进德修心,而是为了向人炫耀”。

0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

释:聪敏而又好求学问,向低下于自己的人求知识,亦不为羞耻。即使职位、学识都比自己低的人,也要请向求学,而不以为羞耻,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孔子的意思。

0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释:一件璞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一个人不经过求学,就不能明白道理,也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06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释: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博广自己的学识,诚意力行所学的道,急切地追求自己未达到的知识,思考自己切身力行的道是否合理,这样就得到[仁]的境界,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读者注意!儒家修为的最高境界是“仁”,此与佛家思想相同。

07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礼记-中庸)

释:人家一学便会,自己愚钝,但努力学一百遍也能学会的;人家学十次就会了,自己学够一千次,终也能学会的。若果能够这样做,自己虽然愚钝,但终于变得聪明了。按宋朝儒家程子与朱子等理论家,他们一致主张力学力行,诚敬求知,乃可将人的气质改变,愚者可以变聪明,恶者可以变为善。

以上七项古训,皆极力主张求学,这是孔子及儒家的学说主张,所引录者皆为儒家经典,比如论语、礼记、学记等。道家与儒家对此问题,彼此的意见相左,其实这是一阴一阳,一正一反的太极原理。其实道家、儒家同出一源,只是道路不同,而归趣则一,此乃天道也。

道家与儒家皆了解天人之际,不过儒家贵阳而阴贱,道家反之,则贵阴而阳贱。作为中国思想,二者都不可忽略,少了“道”或欠了“儒”,便不成太极,不成中国思想,不识天人之际。对读书求学如此,对其它各类问题皆如此。

不过作严格划分,论人际关系宜尚儒家,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则宜尚道家。读书属于人际关系,尤其在古代,读书明理,以人伦为主,故谈到读书求学,应以儒家之说为主导。

历史以来都有学校的存在,形成一种固有的意识形态:“不读书是不对的,不求学是不对的,学而不专心诚意,不身体力行也是不对的”。人类之所以能脱离野蛮时代,乃由于有文化,文化发展越高,人类智慧就越高,科学就越发达。

不过当发展到极限时,大有归真返璞的可能,道家早就看到此点,而道家竟然参透了就去做,且提早去做,故其所为每每让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其实道家也是手握真理的。

谈论至此,我们大致明白道家的无学观点,道家往往走在最前面,已经洞悉“绝学无忧”(知识发展到极限,需要返璞归真)的大自然法则。由此可见,我们看问题、做事情,必须儒家与道家二者兼融,既要勤奋求学、进取修德,又不能过度执着于学问与知识。

而且不妨再融入精进、放下、法移等佛家思想,可谓儒释道三者齐全也,中国思想圆满矣。

未完待续

点赞

全部评论

最近更新

看塔罗牌书不适

梦见头被砸

储存卡被锁定怎么解锁

2024年小年是哪一天 有什么风俗讲究吗

ie9无法安装 已安装在电脑上

夺子随侯珠结局是什么

藏歌大全藏族舞曲dj

今日黄金首饰价格

平安鑫利的缺点和优点

上海浦东招生办电话号码

2024年夏至 2024年夏至是什么时候

貂蝉是被谁所杀

朝鲜战争中美伤亡比例

上古卷轴5结婚好处

正军级待遇有哪些

贪吃蛇小游戏

小儿感冒咳嗽吃什么药效果好呢

2024年6月20日出生的男孩取什么名好 优秀寓意

安全主题黑板报图片

精密仪器设备安装控制网有限公司)

欧盟ce认证查询官网

逆命题是什么

快可立全国联保怎么加入

上海小吃店排名前十

2001年属蛇姻缘在哪年 01年属蛇人桃花运年份

爬叉

屈臣氏我的美丽日记在线观看

阳山县教育局电话

先锋

如来和玉帝谁大??如来和玉帝谁大些

用胜组词四个字

2024年7月13日出生的女孩起名大全 取名单字分享

申请公租房的条件是什么

Windows Media Player无法播放文件

济宁育才中学分校改名

微信安装不了apk文件怎么办

神佑火女塔罗牌

诚实国度的爱丽丝演员表

小型挖掘机价格多少钱一台

2024年大年十一出生的孩子是什么星座

上中央党校研究生需要什么条件报考中央党校学费多少?

北京韩语学校哪个好

昔阳魏永庆案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打一动物

上海摩托车驾照多久拿证

中铁隧道集团中等专业学校

2013年8月3日出生的人命好吗 是什么命

人才工作总结和人才工作思路

酒干倘卖无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硬科幻美剧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