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一直强调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治疗,但是有特别多的患者还是更加关注血糖方面的控制,所以,我也一直在摸索,中医能够做到“降糖”和“防治并发症”两全的一些治疗方案。
很多患者也一直在问我,说高大夫,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很不错,但是有没有什么针对降糖的好方法?或者干脆直接问我,有没有一些降糖中药药方呢?
别说,还真有,那么今天我就结合我的一位患者的病例,跟大家来分享一下,大家一定要认真记下来,掌握一下这个降糖方的用法。
这位糖尿病患者,来我这里就诊时,外形上看属于典型的糖尿病体型,四肢很细,但是肚子比较大,当我询问病情的时候,患者跟我说他最近空腹血糖能达到12左右,也一直配合服用二甲双胍,但血糖一直下不来。
患者平时经常口渴多饮,平时饭量也比较大,一顿能吃两碗饭左右,大便难解、挂马桶壁,这说明患者的脾胃比较虚。
我之前也讲过,中医认为消渴证分为上、中、下三消三个类型,上消对应的是肺,中消对应胃、下焦则对应肾,这位患者他的症状是多饮多食,也就是说他的糖尿病是以中消为主。结合他的舌脉象来看,舌苔是黄腻的,脉象滑实有力,这说明他的体内有湿热,胃火偏盛、善消食谷。
也就是说,由于患者胃里面有火,导致吃进去的食物被快速地腐化、进而导致他多食易饥的症状;当胃里燥热之气上行到肺,便会导致阴津亏虚,使患者出现口渴的症状;而燥热之气下行到大肠,便会导致大肠津液不足,进而使患者出现排便无力、排便困难等现象。
中医讲“阳明热盛”,机体的阴血被不断地消耗,四肢肌肉无法得到濡养,因此患者出现了典型的、四肢纤细的“糖尿病体型”。因此,这位患者综合来看,是胃阴亏虚的症状。
那么针对这位患者的治疗,我就用到了开头提到的“降糖方”,其实方子很简单,主要用到了石膏、知母、生地、麦冬、川牛膝、黄连、栀子这几味药材。
石膏、知母、黄连合用,清热泻火;生地、麦冬合用,缓解内热消渴、大便不利、口干舌燥;川牛膝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栀子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善清利三焦湿热,还可清心泻火除烦。整张方子不大,但是却能帮助患者在缓解不适症状的同时,帮助患者降血糖、预防并发症。
中医说:
但我还是想提醒糖尿病患者,要结合自身的病情与身体状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不要过度地把注意力放在血糖值上,因为我见过太多的血糖控制得还不错、但依然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在以后的视频和文章中我也会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