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是不是篡位夺权,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争论不休的。有人说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有人说雍正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但是无论怎么说,雍正都是清朝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平定了天下的叛乱,使得国家安定,百姓富足。但是他的死因却一直是一个谜团,至今没有定论。在历史上关于乾隆的死因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乾隆是被刺杀的。
一: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得来的皇位
雍正年间,有最大争议的就是,他到底是不是篡位才当上的皇帝?最多说法的就是他篡改圣旨,原本康熙是想要将皇位传给十四阿哥的,圣旨上写着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雍正和年羹尧串通一气,在乾隆驾崩那一夜,带着很多士兵将整个皇宫包围起来,偷偷的将圣旨上的“十”字改成了“于”,理所当然的坐上了皇位。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在清朝的时候,皇帝拟圣旨都会准备两份,一份写汉文,一份写满文,而上种说法,雍正只改了用汉文写的圣旨,所以想要名正言顺的当上皇帝是不可能的,那么说明这种说法是一种猜测。其实,雍正的皇位并不是篡位而来,而是康熙亲自挑选他来当自己的继承人的。康熙在位时,以宽容来治国,致使晚年的时候,官员 *** 。一开始,康熙确实觉得雍正太过于狠辣,处处打压针雍正,可是后来他就不这么想了,只有一个严明的制度,才能让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他开始欣赏雍正,只有雍正才能让大清走出困局,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康熙把皇位传给雍正,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康熙非常喜欢雍正的儿子爱新觉罗弘历,他觉得,他的这个皇孙日后一定会让大清国富民强,爱新觉罗弘历便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从这一点来看,康熙看人的眼光,不得不让人佩服,因为后来的雍正和乾隆打造了“康乾盛世”。所以说,雍正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并不是用篡位的手段夺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实力赢来的。
不是篡位,台北故宫有康熙的传位诏书,前年台北故宫举办了「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主要是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丰富典藏及北京故宫博物院三十七件精品,铺陈雍正其人、其政及其艺术文化成就,并 *** 多媒体介绍社会上广为流传雍正传说的渊源。康熙传位遗诏是用汉、满、蒙三种文字写的,康熙明确记载 : “雍正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消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
二:雍正皇位是不是篡夺的
篡位说已经被证明是鬼扯了,但我有一些新的发现。
最常见的说法是“改十为于”,“于”字在当时应写成繁体的“於”,所以不可能改。但是呢,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确实曾经既写过“於”,又写过“于”。
在江西巡抚郎廷极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所上奏折中,康熙帝朱批:
“凡地方大小事关於民情者,必须奏闻才是。近来南方盗案颇多,不可不细心察访。”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苏州织造李煦的奏折上,康熙的朱批如下:
“巡抚宋荦,朕南巡二次,谨慎小心,特赐御草书扇二柄。赐李煦扇一柄。尔即传于宋荦,不用写本谢恩,以后有奏之事,密折交与尔奏。”
在这个朱批里,康熙把“於”写成了“于”,更有意思的是,当李煦把皇帝旨意传达给身为江宁巡抚的宋荦之后,宋荦上了一个折子以表谢恩,他写的“于”,同样没有用繁体字的“於”。
所以,说康熙皇帝的这个改动不合理,我认为是没有实质性的证据的。
第二,也有人说,改诏书不成立的理由是,传位给第几个儿子,前面必须加一个“皇”字,也就是说,要用“皇四子”“皇十四子”此类书写格式。若“改十为于”,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比如,道光帝的亲笔秘密立储诏书:
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
但是,我们再看顺治帝的传位诏书:
“朕子玄烨……即皇帝位”
还有康熙皇帝册封太子的诏书:
“授允礽以册宝,立为皇太子。”
所以,这个理由其实也站不住脚。
最可靠的理由是什么?!那就是——那时候的书写是汉文写一遍,满文写一遍,就算汉文可以改,满文你改一个我试试,我给你们看看皇帝的满文:
我曾经请教过满语的专家,在满语里,十四子和第四子是完全不一样的发音。
所以,改诏书是不可能的,雍正肯定不是篡位的。
三:雍正是不是篡位得到皇位的
雍正篡位说流传很久了,像是一个死循环。很多人以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这种幼稚说法来说明雍正篡位。而康熙遗诏中分为满汉蒙一式四份,满文诏书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没有矫饰改变的可能。将这种幼稚说法反驳回去。
细解雍正篡位说,其实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康熙遗诏上面,首先康熙遗诏的满文部分继位人描述部分缺失,而且巧合的是两份满文遗诏缺失的部位都在同一位置。最关键的是遗诏并非康熙亲笔所写,是康熙六十一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临死前口授,然后由当时的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口头宣布,并独自起草了一份遗诏,再交由内务府、翰林院撰写正式诏书,于三天之后正式写出。
根据以上资料来看,康熙遗诏并非是证明雍正帝没有篡位的铁证,遗诏并非康熙帝亲笔所写,而且是在康熙帝死后三天才正式颁布,中间这三天时间可以干很多很多事情了…
关于诸位皇子在不在场有两种说法,雍正在基本上清除了所有政敌,大权在握的雍正七年所写的“大义觉迷录”中详细介绍了康熙帝临终之前召见了诸位皇子和隆科多时下的遗诏。而同时期的“皇清通志纲要”、“永宪录”是有记载康熙去世之时的两本私人著作,两本书中都没有记载康熙皇帝临终前召见过诸位皇子和下达传位遗旨这件事。其中“皇清通志纲要”的
雍正帝写“大义觉迷录”时是雍正七年,虽然记载当时受遗诏的有诸位皇子还有隆科多。但推理一番当时是雍正七年,他的诸多兄弟,不是被杀就是被关,剩下的都是铁杆支持者或者说噤若寒蝉的兄弟了。康熙帝晚年的贴身侍候者,内务府官员赵昌,雍正在继位之初也马上除去了。隆科多也在两年前死于禁所之中。可以说“大义觉迷录”是一家之言。
康熙帝晚年的态度也让人捉摸不透,重用十四皇子胤禵,以天子亲征的规格令其出征,称之为大将军王。而对于四皇子胤禛亦是重用。却在身体欠佳的时候没有立继承人或者表明态度,留下了雍正帝是否篡位的谜团。
康熙遗诏还有隆科多当时起的作用,都是引发雍正是否篡位谜团的原因,这也是史学界一直争议的话题,通过以上资料,并非要对这个争议话题盖棺定论,而是细细探讨一下为何雍正篡位说一直存在的原因所在,到底有没有篡位,大家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欢迎吐槽、评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