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什么时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25-08-07 09:30 文学

2012年,瑞典文学院宣布,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来自中国的作家莫言。

国内得到莫言获奖的消息之后,毫不吝啬地将铺天盖地的赞誉抛给这位中国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但是没过多久,赞扬声就被指责声淹没了,当时的赞扬有多热烈,声讨莫言的声音就有多激烈。

更多的人批评莫言,说他之所以得奖,是因为在作品中丑化了中国农民,而且在之后的获奖感言中,莫言也在迎合西方对中国的偏见,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迎合西方才能获奖?

莫言出生于山东高密一个农家,他小说的背景,也大都是他的家乡。

也许是因为莫言出生的年代原因,他小说中的中国农民,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那种淳朴、善良的形象,这也是他的小说备受争议的原因。

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蛙》就是这样的。

《蛙》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故事主要着眼于计划生育政策下,民间“传宗接代”的思想,与政策之间的矛盾。

故事的主人公“姑姑”,在计划生育政策之前,是凭借精湛的医术,为1600多名婴儿接生的妇科医生,也是乡亲们眼里受人尊敬的“送子娘娘”。

但是为了落实政策,她又是打掉2000多名胎儿的冷血“杀手”,不仅是胎儿,好几位孕妇因为她的坚持失去生命,连自己的侄媳妇也不例外。

小说的名字“蛙”,本身就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既是孩童“娃”,也是创造生命的“娲”。

在小说内容中,“蛙”也以魔幻的方式多次出现,他既是婴儿出生时的哭声,也是把姑姑追到沼泽地里的魔咒。

因为这种魔幻和现实之间的巧妙结合,也是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之一。

但是因为颁奖词里的内容,还有莫言的获奖感言,却让这位打破了中国诺贝尔文学奖“零记录”的作家,被国内许多人质疑。

颁奖词中说道,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爱与邪恶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能量”。

“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有技巧地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

还有一句是这样的:莫言在写作时,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了历史上的谬误,还有政治上的虚伪。

文学评论中牵涉到政治,不能不让人提防或者多想。

而且,颁奖词中还把莫言笔下的乡村生活,描述成“猪圈生活”,认为他笔下描绘的,是错误的“疯狂生产”,莫言是在替这些小人物打抱不平。

这些语言解读开来,似乎表明,莫言正是迎合了西方,批判否定了自己的国家政策,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民间文学团体首先表达了不满,以古川、北风和夏业良为首的15名文学爱好者,联名给瑞典文学院写了一封公开信。

在信里,他们认为莫言的作品是迎合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歧视,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不配作为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要求瑞典文学院取消莫言的奖章。

因为只是小规模的民间文学爱好者,所以他们的公开信,并没有得到瑞典文学院和诺贝尔评审委员会的重视。

但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几位民间文学爱好者的“檄文”一发,就引起了国内铺天盖地的讨论,这些讨论,很多都是批判莫言的。

和古川等人的观点一致,批判莫言的人,都认为莫言的作品,是在“丑化”中国人和中国农民。

知名作家王朔公开评价莫言得奖“不是你莫言有才华,是诺贝尔文学奖识时务”。

不但对这个奖项提出了质疑,对于莫言本人的水平,也有点不认可的意思。

另一位作家刘震云,说得就更直接了:莫言能够获诺奖的话,那中国至少有10位作家也能得诺贝尔奖。

此外,莫言的获奖感言,也被指责是在向西方“献媚”,既丑化了农民,也丑化了历史。

莫言的获奖感言到底说了什么,他写作和获奖的时候,到底是不是为了迎合西方,刻意丑化了自己的家乡和人民呢?

获奖感言到底说了什么

莫言的获奖感言中,很大篇幅都是对母亲的追思。

对于人类来说,母亲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她孕育了生命,又是最坚固的依靠。

在莫言的记忆中,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性格温和善良,从不打骂子女。

有一次莫言失手打碎了家里的暖水瓶,吓得他钻进麦草垛一天都没敢出来,傍晚时被母亲唤出来后,母亲只是摸了摸他的头,叹了口气就再也没说什么。

他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小时候,跟着母亲去属于集体的田中捡麦穗。

捡麦穗的不止他们一家,看田的人来了之后,大家纷纷逃跑,但是由于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抓住后打了一巴掌。

看田的人没收了他们的麦穗之后扬长而去,但是母亲流血的嘴角,和眼里的绝望,却深深地烙刻在了莫言的心里。

多年以后,莫言再次碰见了当年那个看田的人,那人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冲上去想为母亲报仇,母亲却拉住他,说这不是当年那个人。

有一次过中秋的时候,家里好不容易包了一顿饺子,饺子难得,每人也就分了一碗。

当他们吃饺子的时候,外面来了一个乞讨的老人,莫言想用半碗红薯干打发他,老人却不满意,说他们心是怎么长的,自家吃饺子,就给自己红薯干。

莫言没想到一个乞讨的老人竟然这样,就生气地告诉老人:我能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的话就拿上,不要就滚!

一边的母亲却训斥了莫言,还毫不犹豫地端起自己的碗,把碗里的饺子都给了那位老人。

母亲不但善良,还很正直,会因为儿子给人多算了一毛钱的菜钱而泪流满面,但是即使这样,她也只是一句“你让娘丢了脸”。

虽然没有过多的责备,但是让母亲伤心成这样,却成了莫言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在莫言被人嘲笑长的丑时,没有读过书的母亲却安慰他:人只要心地善良,多做好事,即便生的丑,也会变美的。

从母亲这里收获的那些朴素的道理,不但给了莫言努力的动力,也成了他日后写小说时的素材。

那些最初的由母亲的话引来的思考,也成就了莫言笔下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就是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莫言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但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长处,让莫言最终走上了创作的道路。

因为从小生活在哪一方天地中,所以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还有爷爷奶奶炕头上的故事,都成了莫言用笔去诠释这个世界的素材。

他获奖感言的第二部分,就是对自己创作生涯的回顾,他混迹于人群之中,从用“耳朵”阅读的人,成了讲故事的人。

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开始讲亲人的故事,小说《蛙》里,就出现了他的姑姑,为了纪念去世的母亲,就有了那本《丰乳肥臀》。

他又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小说《生死疲劳》,最后又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从爷爷奶奶那里听到的几个小故事,以此说明自己就是个讲故事的人。

后来,他这个“讲故事的人”,就因为讲故事获得了诺贝尔奖。

从这个获奖感言来看,莫言就是追思了自己的母亲,回顾了自己的写作历程,最后又介绍了自己的几本小说而已,哪里有丑化中国人和中国农民的部分。

但是那些批评莫言的人,就抓住了莫言和母亲捡麦穗那段过往,说他这是在抹黑中国人,是为了迎合外国人,给他们“递刀子”。

这样的言论一出,网络上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也受到了引导,跟着这股批判莫言的潮流,大肆辱骂莫言。

一个“捡麦穗”有这样大的威力吗?莫言之所以会获奖,真的就像国内一些人说的那样,是莫言迎合了西方的结果吗?

其实不然。

为什么会获奖

被网上很多人诟病的“捡麦穗”,并不像网上说的那样,是莫言为了抹黑家乡,刻意捏造出来的事实,而是莫言小时候的亲身经历。

上世纪80年代,“捡麦穗”这样的事情,不仅是莫言所在的山东高密乡村会有的,也是普遍存在于农村的事情。即使在今天的中国,在农村,仍有不少老人在丰收后,拿着袋子去地里捡剩余的粮食。只不过今天人们富足了,地的主人也就不会去阻止你捡,更不会伸手打你。

但在那时候粮食精贵,农民收割完小麦之后,为了让颗粒归仓,每家每户的小孩、妇女和老人,都会再去自家田里走一圈,把那些镰刀没有收割万的麦穗捡回家。

在下雨之后,也会有人一颗一颗地,把碾麦子压进土里的麦粒刨出来,或是晒干,或是熬粥,一粒都不会浪费。

并且谁家的地,都有人看着,不让别人家去捡。

这些,是现在生活富裕的年轻人,或者那时候的有些城里人很难理解的事情。

这种对莫言的批判,其实就是认知的差异,这和“何不食肉糜”是一个道理。

当第一个批判的声音响起时,跟风的人只知道跟着呐喊,其实他们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要批判莫言,只知道既然大家都在骂他,那我也一起骂好了。

有一位青年画家在电视还大言不惭地说道:我没有读过莫言的书,但是我知道他得奖和作品没有关系。这种话是不对的,也是无理的。

但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心理。

中国人素来“文人相轻”,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写作方法上不认可莫言,在表达情感上不理解莫言,还能理解,毕竟每个人对于每件事的观点都不一样。

就像莫言自己所说,如果自己获得的是像杨振宁那样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他也会变得很高调,毕竟发现了一种物理现像并被证实真实存在,那它就存在,这是毫无争议的。但文学上,基于语言,基于表达情感和写作手法,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话虽如此,但是像这位画家看也不看作品,就直接嫌弃并去批判的行为,不仅不对,而且无理,也是对一个文学家的侮辱。

除了这些,还有人从莫言的作品出发,认为他的小说,是把中国曾经的伤痛暴露在西方人面前,迎合西方对中国的固有印象。

他们认为就像台湾作家李敖在节目中说的那样,你要出卖自己的祖国,才会获得诺贝尔奖的认可。或许如此,因为诺贝尔奖的评委也是人,是人就有立场。但获奖的最主要的原因却不是这样的。

莫言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实从颁奖词中也可以找到原因。

颁奖词中提到莫言的作品时,将他与哥伦比亚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放在一起做比较。

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瑞典文学院认为,莫言的获奖作品《蛙》,是将魔幻现实主义和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同时又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了一个出发点,这才有了这部优秀的作品。

另一方面,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奖项,参与评选的作品,都是英文版的,所以,作品的翻译,还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程度,也是一部作品能不能当选的重要原因。

而莫言的作品《红高粱》自从被张艺谋导演搬上银幕之后,就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作为原著作者,莫言的名字在电影上映的时候,就获得一次传播机会。

之后,又有了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的翻译,让《蛙》这部小说,能和更多的国外读者见面。

文学作品的翻译,除了需要具备语言能力外,翻译者的文学素养,是决定一部译作质量的关键因素。

正因为有了葛浩文的翻译,才能让莫言的《蛙》,成功出圈,获得了世界文学界的认可,所以莫言在获奖感言中,也感谢了这部作品的翻译团队。

对于外界对自己的质疑,莫言只做过一次回应。

面对大家对他的批评,莫言说自己受益终生,获奖之后,他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看到了一面镜子,在镜子里看到了人心、世俗还有自己。

结语

莫言从一个小学没有毕业的人,成为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知名作家,莫言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正是因为他是从乡村中走出来的,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才有了那么多的底层人民。

文学创作是以现实为基础,又高于现实的,他不能单单是让人们看到社会美好的一面,对于那些底层人们生活的描写和思考,也应该被纳入创作的范围。

唐代史学家刘知己曾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也许正是因为对生他养他的故乡有深深的眷恋,才让莫言的笔下,能呈现出直击人性的作品,这绝不是为了抹黑故乡。

最后,再提出一个问题,那些批评指责莫言的人,平心而论,是不是真的比莫言更懂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

点赞

全部评论

最近更新

聚焦电影

南平市人力资源局

甲辰年是指哪一年

91年什么命 91年出生的人是什么命

老虎最怕什么动物?

塔罗牌:元素转化

360清理后电脑没声音了

京剧孔雀东南飞剧情介绍

1991年属羊3月份是什么命

梅菜扣肉

吉普指南者多少钱

美柚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加好句子

五一劳动节怎么给领导送礼 送礼物给老板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什么

三井财团总资产

宁夏大学招生网官网

荆棘谷的青山一共几章

寻宝走进太仓下

国外搜索引擎排名

82年属狗39岁有什么讲究 务必要谨慎小心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公式

金鱼的故乡是哪

临高启明txt精校版全本下载

蜗居宋思明是什么身份?蜗居宋思明和海藻

雪天出行注意安全

端午节插艾草的寓意是什么?端午节插艾草的寓意30字

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为基础的。

五帝钱对风水有什么作用 五帝钱有何风水功效

中国建行信用卡中心客服电话

不等边角钢理论重量表规格表

深蓝色寓意是什么意思

冷藏柜尺寸规格

塞翁失马译文翻译_塞翁失马译文20字

2024年4月入宅吉日 入宅风水注意事项

雷克萨斯跑车lc500h价格

电脑qq情侣空间怎么进

不干胶打印机哪个牌子好?不干胶打印机教程

儿童扎头发简单好看图片

十一月十四号是什么星座

为什么好多明星左脖子有痣 明星为何左侧有痣

瘦的人怎么长胖

上海鹰嘴风水大师排名

电缆桥架国家标准厚度

安倍是阴阳师吗?

儿童怎么做好儿童防晒

风水轮子的妙用是什么

尴尬怎么写才是正确

单身女梦到接吻预示着什么

我的仙女证遗落在天庭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