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90年代的人来说,《少年包青天》这部系列剧集可以说是承载了我们的半个童年。
公正聪慧的包拯,武功高强的展昭,心思缜密的公孙策至今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道关于青春的痕迹。
在幽思的回望中,我们不由地对这几个主人公的后续故事也有了好奇。
有人说在包拯病逝后,展昭一夜之间就人间蒸发了,任谁都找不到其踪迹。这不由得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疑问:与包拯有着***友谊的展昭,为何包拯刚离世就不见了呢?
如若要弄清楚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包拯的临终前,对展昭说的话说起。
包拯和展昭的相识
我们都知道包拯和展昭一文一武,可谓是相辅相成的工作伙伴,同时也是出生入死多年的挚友。
而仔细算起来,展昭还是包拯的救命恩人呢!
在古代,通行是十分不方便的,尤其是对于出生寒门的包拯来说,能攒齐进京赶考的盘缠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买马或者买马车了。
所以,别无选择的包拯只能计算好时间提前出发,轻装步行着上京赶考。
这一路上别说走得有多缓慢,这危险也是蠢蠢欲动。豺狼虎豹,时不时还要担心会不会遇上玩命的劫匪。
这不,在途经金龙寺时包拯就被恶僧缠身。
虽说他从小聪慧机敏,但武力值可以说几乎为零,就在千钧一发之际,风度翩翩的潇洒侠客展昭出现,以一人之力将包拯从恶僧手中救出。
也因为这样一个机缘,两人算是相识。并在一番交谈后,觉得彼此性情相投便相约结伴而行。那一年,包拯28岁。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候的展昭对朝廷官员其实是极度憎恨的,因为在他心中只有得不到满足的贪官,并没有清廉,一心为百姓考虑的善官。
但与包拯的多年相处中,展昭觉得包拯是唯一一个能成为自己心目中好官的人,或许也是因为这样一个还未成为现实的原因,让展昭决定留在包拯身边,陪他一起在官场中前行。
对包拯而言,他也十分欣赏展昭的一身侠气,无论何时处于何种境地,只要遇见不平之事他定会毫不犹豫地拔刀相助。
同时,展昭的一身武功以及对兵器的熟识,也能补缺包拯的短处。
所以于他们二人而言,他们不但是心中有着共同理想的挚友,同时也是彼此的伯乐、亲人。
此后,浪迹天涯的展昭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佳归处,与进京赶考的包拯一路并肩向前,而他们这一走就是一辈子。
功绩显著,却树敌众多
不久,中了进士的包拯因为出色的业绩能力和公正廉明的做事风气,不但受到了皇帝的赏识,也受到了百姓们的拥戴,为此,百姓们亲切的称他为“包青天”。
而做为包拯得力助手的展昭,也因其深厚的武功和在一件件案件中的优秀表现,被皇上亲封为四品带刀侍卫,御赐封号“御猫”。
在开封府时,包拯大公无私、公正廉明,是百姓之间的一把天秤,百姓信他、服他。
在朝堂之上,包拯公事公办,不畏强权,是皇帝在群臣之间的一双鹰眼,深受皇帝信任。也因此,包拯在朝堂中得罪了不少人。
虽然很多人都在找机会想致包拯于死地,但碍于在朝堂上有皇帝的庇佑,出了朝堂又有展昭等几名武功高强的朋友护卫,所以一时也拿包拯没有办法。
直到多年后,包拯因常年的办案工作,积劳成疾,最后还是病倒在了一桩桩案件前。就在他觉得自己日子将近的时候,他把展昭叫到跟前,说了这样一番话。
他对展昭嘱咐道:“从此以后,做个隐蔽俗世的闲人,不要再理俗世,更不要让朝廷或者江湖中的人找到你”。
结局之谜
那年包拯已经六十五岁,小他几岁的展昭也不再年轻,早已是古稀老人。
这时,也会有人说,都已经是古稀之人了,为什么还要隐居,不让人发现其踪迹呢?就算是躲避仇家,那也应该是包拯的事,无关展昭什么事呀!
确实,让一大批贪官落马的是包拯,但别忘了,展昭可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往细了说,两人多年的感情早已形同一人了。
更何况,对心存仇恨的人来说,他们要的是发泄心中的怒火,谁还会去算到底是谁的不是。所以,包拯觉得自己去世以后,那些仇家肯定会对展昭下手,当然也会对自己的后人下手。
所以让展昭隐居暗处,既能保全展昭,同时也能在自己后人遭到报复时可以出手相救。
展昭和包拯感情深厚,彼此之间也是十分信任。所以包拯在时,他还能在皇帝面前替展昭说上几句,同时他也有能力在众官之中周旋,让他们无计可施。
但等自己去世以后,仅仅是四品带刀侍卫的展昭,在皇帝面前不但连句话都说不上,而且以他直爽侠义的性子,一不小心就会上了敌人的套。
所以为了展昭能够安享晚年,包拯才在临终前将当前形势都讲清楚,让他为自己早做打算。而展昭一如既往的相信包拯,在听了包拯的话后,神不知鬼不觉的隐居避世,从此,消失在朝堂和江湖人的眼中。
结语
包拯和展昭的友情让人羡慕,他们亦友亦师,彼此之间相互坦诚,且都是内心正直的人,所以他们惺惺相惜,在最后的时刻依然为彼此着想。
而如今社会,想要拥有这样纯粹的友情可以说是是很难的。一是每个人都很忙,每天都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等到难得休息的日子也只有躺平的心,根本没有想再出去社交的心情。
也因为这样,我们和有着多年感情的朋友也逐渐渐行渐远了。
二是因为社会竞争激烈的关系。有竞争的地方肯定也就存在着勾心斗角,也就容易伤害到彼此的感情,从而大家心里有了隔阂,渐渐地也就变得疏离了。
虽然这样说,但现在毕竟不是古代那个时候。
当代社会的我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友情,它可能不是肝胆相照,也可能不是同生共死,但它也有着自己的温柔。在我们难过脆弱的时候,给予我们最多大的安慰。